2025 年 10 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 “三年倍增” 行动方案(2025-2027 年)》,为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建设划定清晰路线图。这一政策不仅直面 “里程焦虑” 核心痛点,更标志着充电桩行业从 “量的积累” 迈向 “质的飞跃”,而深耕行业 15 年的莱充,正以技术硬实力与全域布局,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践行者。

政策核心:三大方向破解行业痛点,锚定 2027 年关键目标
此次 “三年倍增” 行动方案并非简单的 “建桩增量”,而是从均衡布局、技术升级、模式创新三大维度,系统性解决当前充电设施的核心难题,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。
1. 目标明确:2800 万个充电桩撑起 “充电自由”
方案提出,到 2027 年底全国将建成 2800 万个充电设施,提供超 3 亿千瓦时公共充电容量,可满足 8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。这一目标直指 “车桩比失衡” 痛点。截至 2025 年 9 月,我国充电设施总量1806.3万个,车桩比仍未达理想状态,而 2800 万的目标将实现 “充电服务能力翻倍”,大幅缓解 “找桩难”。
2. 精准破局:三大场景针对性补短板
针对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差异,方案提出分类施策策略:
城市场景:以 “快充为主、慢充为辅、大功率为补充”,同时改造服役超 8 年的老旧桩、800 伏以下低电压平台桩,解决 “充电慢” 问题。莱充400kW 直流快充桩,适配800V 高压平台,10-15 分钟即可补能 400 公里。

高速场景: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“超快结合”充电枪,覆盖除高寒高海拔地区外的所有服务区。计划应对节假日 “排队 4 小时、充电 1 小时” 的潮汐难题。
农村场景:2027 年底实现乡镇行政区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,至少新增 1.4 万个直流充电枪,破解 “返乡充电难”。目前莱充正加速推进 “农村充电网络下沉”,依托 7600 家合作运营商,将充电服务延伸至县域与乡镇,填补区域鸿沟。

3. 模式创新:“统建统服” 破解小区建桩难题
方案的一大亮点是推广居住区 “统建统服” 模式,由运营商统一规划、建设、运维,计划 2027 年打造 1000 个试点小区。这一模式精准解决了老旧小区 “电容不足、物业协调难、居民安装流程繁琐” 的痛点。
行业现状:需求爆发与结构性矛盾并存,莱充找准破局关键
政策落地的背后,是充电桩行业 “机遇与挑战并存” 的现状:一方面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 4000 万辆,2025 年销量预计超 1600 万辆,充电需求呈 “爆发式增长”;另一方面,行业仍面临 “区域分布不均、大功率桩占比低、运营效率待提升” 的结构性矛盾。
而莱充通过 15 年深耕,将在矛盾点上找到破局路径:
技术端:以 “物联网 + AI + 大数据” 为底座,构建全链路安全体系 —— 自主研发的 AI 火灾预警系统可在隐患萌芽阶段发出警报,搭配充满自停、过载保护等十多项安全技术,故障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;同时推出600kW一体式直流桩,适配未来高功率充电需求。
布局端:形成 “自营 + 合作” 的全域网络,在芜湖建成超 28 万个充电点,全国充电端口总量突破 280 万,线上服务用户超 2800 万,日均保障超百万次安全充电,高密度布局有效提升设备利用率。
服务端:推出 多重保险保障体系,解决用户 “充电安全顾虑”;同时兼容市面99%新能源车型,覆盖全龄用户需求。
作为 2025 年充电桩行业十大品牌,莱充不仅是政策的 “响应者”,更是 “践行者与创新者”。在 “三年倍增” 政策的东风下,莱充将从三方面持续发力:
技术迭代:加大研发投入,推进 800V 高压平台桩、光储充一体化项目落地,降低对电网依赖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;
生态共建:深化与车企、电网、物业的合作,构建“车-桩-网”一体化生态,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。
用户为本: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优化充电体验,提供更便捷、更安全、更贴心的服务,让每一位新能源车主都能享受“充电自由”。
政策的落地为充电桩行业按下 “加速键”,未来三年,随着 2800 万个充电桩的落地,“里程焦虑” 将逐步成为历史,而莱充也将继续以硬核科技守护每一次出行,让充电自由照进现实。